MyWorldGo 對不起,孩子,爸爸讓你得“蟲牙”了!

Blog Information

  • Posted By : vickong pun
  • Posted On : Jul 09, 2021
  • Views : 117
  • Category : Education
  • Description :

    近期我在電影院看了《銀河補習班》,這是一部關於教育,關於做人,關於父愛的影片。其中讓我感動的,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詞是:“對不起兒子,爸爸也是第一次學着當父親,爸爸也會犯錯”,確實,每一位80、90后爸爸媽媽都是在努力學習怎樣當好家長,很多家長一到放假不僅要忙着報班上課,也要忙着給娃預約看牙,很多家長自己牙齒照顧不好,周末還要給娃排隊看牙,好像牙齒的問題困擾了很多的家長,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孩子看牙,家長應有的正確態度”。https://www.dentalmacau.com/etyk/zyfz/">孩子口腔健康

    style="width: 6%;margin-left:auto;transform: rotateX(180deg) rotateY(0deg) rotateZ(0deg);-webkit-transform: rotateX(180deg) rotateY(0deg) rotateZ(0deg);-moz-transform: rotateX(180deg) rotateY(0deg) rotateZ(0deg);-ms-transform: rotateX(180deg) rotateY(0deg) rotateZ(0deg);-o-transform: rotateX(180deg) rotateY(0deg) rotateZ(0deg);">

    https://www.dentalmacau.com/uploads/allimg/2020/8/aqmiia.jpeg" style="" />

    爸爸媽媽都知道看病難,其實,帶孩子看病更難,而帶孩子去看牙更是難上加難。如果爸爸媽媽準備充分,看牙就會事半功倍;相反,如果爸爸媽媽毫無準備,則有可能會事倍功半,儘管當孩子的牙齒出現問題后,爸爸媽媽首先要做的就是帶孩子去看牙醫,但是這並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交給牙醫就可以了。為了能夠讓孩子順順利利地接受牙醫的診療, 爸爸媽媽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1.與孩子一同面對

    要保證孩子的牙齒健康,需要孩子、牙醫和家長的共同努刀,三者缺一不可。即便是孩子的牙齒出了問題需要看牙醫,若沒有家長的全力配合,也常常無法使孩子的牙齒得到完善的治療。

    因此,帶孩子看牙醫,除非萬不得已,爸爸媽媽一定要親自帶孩子去。這是因為如果沒有爸爸媽媽的參与,醫生往往無法傳達重要的口腔資訊,爺爺奶奶回去傳達的也時常會有不小的偏差,當需要做重要的診療計劃時,除爸爸媽媽以外的其他人也往往無法做出決斷。所以,爸爸媽媽最好提前安排好自己的時間,盡量保讓能夠全程陪同孩子去看牙。這將會給孩子莫大的鼓舞,使得孩子對於看牙的焦慮大大降低。

    https://www.dentalmacau.com/uploads/allimg/2020/8/q2ymeq.jpeg" style="width: 492px;height: 325px;" />

    2.看牙不是牙醫一個人的事情

    雖然孩子的牙齒問題只有交給牙醫才能解決,但看牙絕不僅舊是牙醫一個人的事情。作為爸爸媽媽,還需要做一些準備工作了解一些有關兒童牙科診療的知識。比如,在正式帶孩子去看牙醫前,爸爸媽媽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如相關書籍、互聯網進行查詢,以及通過身邊親友等來了解一下牙醫看診時可能出現的一些狀況,主要為了防止孩子哭鬧,牙醫會採取哪些方式來穩定孩子的情緒,或是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在治療過程中,會有哪些醫療行為,如齲齒充填、根管治療等,以便與牙醫溝通時更加順暢。除此之外,爸爸媽媽對牙醫的診療行為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也有助於與牙醫更快地達成共識,並建立互信的橋樑。爸爸媽媽可以在看牙前準備一此有聲讀物或者小故事經得醫生同意、不影響治療的前提下給孩子播放或講故事,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提高配合度。

    3.治療不急於第一次

    很多爸爸媽媽帶孩子看牙都是特地請了假的,因此也總希望馬上給與治療,恨不得一次就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但實際上,牙醫不一定會馬上治療,也不一定會對爸爸媽媽認為最應該治療的那顆牙齒進行治療.只有當孩子的牙齒疼痛難忍時牙醫才會緊急處理疼痛的牙齒。這一點,爸爸媽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牙醫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孩子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很難乖乖配合牙醫的治療,使得治療行為根本無法開展。而如果採取強制措施堅持治療,往往會使得孩子在第一次看牙時就留下恐懼的印象,給以後的治療帶來更大的麻煩。

    想想看,如果換成是爸爸媽媽自己去看牙,會不會也有點兒緊張?毫無思想準備到了醫院就要拔牙會不會害怕?當然會。既然爸爸媽媽都會緊張,更何況是孩子呢?所以,通常來說,第一次看牙醫,除了口腔檢查、必要時照X光、口腔知識傳達、討論治療計劃外,牙醫很可能還會請爸爸媽媽預約過幾天再來治療。

    總之,看牙,尤其是給孩子看牙,大多都不會和爸爸媽媽所預想的一樣,因此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以便順利診療孩子的牙齒。

    https://www.dentalmacau.com/uploads/allimg/2020/8/ey6R7r.jpeg" style="" />

    4.不要給孩子不切實際的承諾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配合看牙,在治療前會承諾孩子“醫生只是看一眼,不做任何操作”“看牙一點都不痛”“不用打麻藥”。但其實要進行牙齒清理一般會有一點不適,有時還需要打麻藥止痛。如果孩子發現需要治療的操作,一切超出他的預期和設想,小朋友可能會“誓死抵抗" ,這時候再想獲得他的信任,進行下一步的治療,會難上加難。所以家長謹記,一定要如實地和孩子交流,給予正向的引導和鼓勵,讓孩子和醫生、家長一起,戰勝“蛀牙君”,克服膽怯來配合治療。如果治療複雜超出孩子的耐受能力或特殊敏感的孩子不能接受口腔科治療,可以根據醫生的意見,在鎮靜或全身麻醉下完成才病治療。

    https://www.dentalmacau.com/uploads/allimg/2020/8/M7Znmq.jpeg" style="" />

    5.協調家庭成員關係,態度一致對待“孩子看牙”

    這件事由於大家對口腔健康知識的認知水平不同,家庭成員中對“孩子看牙“這件事常常有不同看法,甚至在診室內為是否為孩子治療“蛀牙“當著孩子的面爭論不休。這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很大影響,且接後果是孩子不配合治療。解決的方法說來簡單:不贊成給孩子治才的家長不要陪孩子來醫院就診。另外,如果家庭成員在“孩子看牙這件事意見不一,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討論,不要把家長的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

    https://www.dentalmacau.com/uploads/allimg/2020/8/NfMBbi.jpeg" style="" />

    孩子和成人是完全不同的,並不是“縮小號的大人”,我們不能以成年人的認知水平來要求孩子。當孩子認為看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時,我們只能尊重孩子的想法,努力去理解他的邏輯,逐步引導他改變認識,最終實現配合治療。

    而家長的配合會讓整個流程順利進行,其核心是,在家長的支持下,醫生和孩子共同按劇本完成一場演出。在這齣戲里,醫生和孩子是主角,家長是配角,喧賓奪主斷不可取。這需要家長放下控制的慾望。想要孩子放鬆,家長首先放鬆下來。只要孩子放鬆下來,其實什麼他都能接受。

    對不起爸爸,我也是第一次當孩子,請相信我會在醫生的幫助下努力讓自己的牙齒變好。

    https://www.dentalmacau.com/uploads/allimg/2020/8/amURnu.jpeg" style="" />



Overview

  • 近期我在電影院看了《銀河補習班》,這是一部關於教育,關於做人,關於父愛的影片。其中讓我感動的,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詞是:“對不起兒子,爸爸也是第一次學着當父親,爸爸也會犯錯”,確實,每一位80、90后爸爸媽媽都是在努力學習怎樣當好家長,很多家長一到放假不僅要忙着報班上課,也要忙着給娃預約看牙,很多家長自己牙齒照顧不好,周末還要給娃排隊看牙,好像牙齒的問題困擾了很多的家長,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孩子看牙,家長應有的正確態度”。孩子口腔健康

    爸爸媽媽都知道看病難,其實,帶孩子看病更難,而帶孩子去看牙更是難上加難。如果爸爸媽媽準備充分,看牙就會事半功倍;相反,如果爸爸媽媽毫無準備,則有可能會事倍功半,儘管當孩子的牙齒出現問題后,爸爸媽媽首先要做的就是帶孩子去看牙醫,但是這並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交給牙醫就可以了。為了能夠讓孩子順順利利地接受牙醫的診療, 爸爸媽媽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1.與孩子一同面對

    要保證孩子的牙齒健康,需要孩子、牙醫和家長的共同努刀,三者缺一不可。即便是孩子的牙齒出了問題需要看牙醫,若沒有家長的全力配合,也常常無法使孩子的牙齒得到完善的治療。

    因此,帶孩子看牙醫,除非萬不得已,爸爸媽媽一定要親自帶孩子去。這是因為如果沒有爸爸媽媽的參与,醫生往往無法傳達重要的口腔資訊,爺爺奶奶回去傳達的也時常會有不小的偏差,當需要做重要的診療計劃時,除爸爸媽媽以外的其他人也往往無法做出決斷。所以,爸爸媽媽最好提前安排好自己的時間,盡量保讓能夠全程陪同孩子去看牙。這將會給孩子莫大的鼓舞,使得孩子對於看牙的焦慮大大降低。

    2.看牙不是牙醫一個人的事情

    雖然孩子的牙齒問題只有交給牙醫才能解決,但看牙絕不僅舊是牙醫一個人的事情。作為爸爸媽媽,還需要做一些準備工作了解一些有關兒童牙科診療的知識。比如,在正式帶孩子去看牙醫前,爸爸媽媽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如相關書籍、互聯網進行查詢,以及通過身邊親友等來了解一下牙醫看診時可能出現的一些狀況,主要為了防止孩子哭鬧,牙醫會採取哪些方式來穩定孩子的情緒,或是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在治療過程中,會有哪些醫療行為,如齲齒充填、根管治療等,以便與牙醫溝通時更加順暢。除此之外,爸爸媽媽對牙醫的診療行為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也有助於與牙醫更快地達成共識,並建立互信的橋樑。爸爸媽媽可以在看牙前準備一此有聲讀物或者小故事經得醫生同意、不影響治療的前提下給孩子播放或講故事,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提高配合度。

    3.治療不急於第一次

    很多爸爸媽媽帶孩子看牙都是特地請了假的,因此也總希望馬上給與治療,恨不得一次就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但實際上,牙醫不一定會馬上治療,也不一定會對爸爸媽媽認為最應該治療的那顆牙齒進行治療.只有當孩子的牙齒疼痛難忍時牙醫才會緊急處理疼痛的牙齒。這一點,爸爸媽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牙醫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孩子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很難乖乖配合牙醫的治療,使得治療行為根本無法開展。而如果採取強制措施堅持治療,往往會使得孩子在第一次看牙時就留下恐懼的印象,給以後的治療帶來更大的麻煩。

    想想看,如果換成是爸爸媽媽自己去看牙,會不會也有點兒緊張?毫無思想準備到了醫院就要拔牙會不會害怕?當然會。既然爸爸媽媽都會緊張,更何況是孩子呢?所以,通常來說,第一次看牙醫,除了口腔檢查、必要時照X光、口腔知識傳達、討論治療計劃外,牙醫很可能還會請爸爸媽媽預約過幾天再來治療。

    總之,看牙,尤其是給孩子看牙,大多都不會和爸爸媽媽所預想的一樣,因此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以便順利診療孩子的牙齒。

    4.不要給孩子不切實際的承諾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配合看牙,在治療前會承諾孩子“醫生只是看一眼,不做任何操作”“看牙一點都不痛”“不用打麻藥”。但其實要進行牙齒清理一般會有一點不適,有時還需要打麻藥止痛。如果孩子發現需要治療的操作,一切超出他的預期和設想,小朋友可能會“誓死抵抗" ,這時候再想獲得他的信任,進行下一步的治療,會難上加難。所以家長謹記,一定要如實地和孩子交流,給予正向的引導和鼓勵,讓孩子和醫生、家長一起,戰勝“蛀牙君”,克服膽怯來配合治療。如果治療複雜超出孩子的耐受能力或特殊敏感的孩子不能接受口腔科治療,可以根據醫生的意見,在鎮靜或全身麻醉下完成才病治療。

    5.協調家庭成員關係,態度一致對待“孩子看牙”

    這件事由於大家對口腔健康知識的認知水平不同,家庭成員中對“孩子看牙“這件事常常有不同看法,甚至在診室內為是否為孩子治療“蛀牙“當著孩子的面爭論不休。這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很大影響,且接後果是孩子不配合治療。解決的方法說來簡單:不贊成給孩子治才的家長不要陪孩子來醫院就診。另外,如果家庭成員在“孩子看牙這件事意見不一,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討論,不要把家長的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

    孩子和成人是完全不同的,並不是“縮小號的大人”,我們不能以成年人的認知水平來要求孩子。當孩子認為看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時,我們只能尊重孩子的想法,努力去理解他的邏輯,逐步引導他改變認識,最終實現配合治療。

    而家長的配合會讓整個流程順利進行,其核心是,在家長的支持下,醫生和孩子共同按劇本完成一場演出。在這齣戲里,醫生和孩子是主角,家長是配角,喧賓奪主斷不可取。這需要家長放下控制的慾望。想要孩子放鬆,家長首先放鬆下來。只要孩子放鬆下來,其實什麼他都能接受。

    對不起爸爸,我也是第一次當孩子,請相信我會在醫生的幫助下努力讓自己的牙齒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