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WorldGo 預防齲齒 從沒出牙開始

Blog Information

  • Posted By : vickong pun
  • Posted On : Jul 11, 2021
  • Views : 125
  • Category : Education
  • Description :
    https://www.dentistsz.com/uploads/allimg/2020/10/zemUFr.png" style="width: 2.5em;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bottom; 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2.5em" />隨時了解健康管理牙齒的一切資訊。
    https://www.dentistsz.com/uploads/allimg/2020/10/UJnyM3.png" style="width: 100%; float: left;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middle; box-sizing: border-box; background-color: rgb(32, 200, 62);" width="100%" />

    預防牙病https://www.dentistsz.com/uploads/allimg/201019/1-20101922112L37.jpg" style="width: 495px; height: 330px;" />

    說在前面

    “兒童口腔保健,應從出生開始,重在預防。”專家指出,“培養孩子良好的口腔健康意識,是讓他們受益一生的禮物。”當前,我國兒童口腔保健狀況並不太樂觀,比如廣州市就有數以百萬計的兒童罹患不同程度的齲齒,由於家長https://www.dentistsz.com/ycbj/yfyb/">口腔保健知識的缺乏和兒童口腔醫生的嚴重不足,很多兒童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干預和治療。

    style="margin-bottom: -4px; margin-left: 25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color: inherit; text-align: right; height: 10px; width: 427.688p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ackground-color: rgb(254, 254, 254);">

    從出生到成年,人體都處於生長發育的活躍階段。齲病及其引起的併發症、牙齒髮育異常等口腔常見疾病,以及口腔不良衛生習慣等,不僅破壞口腔健康,不利於孩子塑造個人良好形象,還可能影響全身健康。對這些口腔疾病和不良習慣進行早期干預,可以避免或者減輕疾病對口腔健康的危害,因此定期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十分重要。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口腔保健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嬰幼兒期(0-3歲)

    此時,孩子口腔最大的變化是從無牙到長出牙齒,家長應注意正確的餵養方式,同時培養定期帶孩子看牙醫的習慣。

     1歲之內要見牙醫

    “寶寶在一歲以內,就應該見牙醫。這麼小的寶寶,根本聽不懂醫生的指令,有些可能還沒出牙,為什麼要見牙醫呢?”專家表示,“除了進行早期口腔健康狀況評估之外,更主要的目的是與家長溝通,進行口腔保健知識的普及。”

      1歲以後,孩子最好每半年進行一次常規的口腔檢查。醫生通過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口腔健康指導,增強家長和孩子的口腔健康意識;有助於判斷孩子牙齒萌出情況,並評估其患齲病的風險,如發現齲病可及早診治,早期治療時間短、痛苦小、效果好、花費少,既降低了難度又提高了效果;孩子牙列畸形、牙齦炎以及口腔不良習慣也能夠得到及時矯治。

    家長注意餵養衛生,避免奶瓶齲

    乳牙萌出之後,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含着裝有甜奶或甜飲料的奶瓶,尤其不能含奶瓶睡覺,否則會造成嬰幼兒齲(俗稱“奶瓶齲”)。

    有些父母特別是爺爺奶奶喜歡把食物嚼碎喂孩子,或者把奶嘴或勺子放到自己口中試溫度,這些都是不恰當的。因為口腔是一個開放的有菌環境,唾液交流會導致細菌傳播給孩子,而致齲細菌越早傳給孩子,越容易成為優勢菌群,孩子越易患齲病。專家表示,“家長應注意餵養衛生,糾正不良的餵養方式,同時關注自身的口腔衛生,避免把致病菌傳播給孩子。”

    學齡前兒童(4-6歲)

    在這個階段,孩子已經基本萌出完整的乳牙列。家長應注意幫助孩子戒除口腔不良習慣,發現乳牙齲病及時治療。

    儘早戒除口腔不良習慣

    吮指、咬下唇、吐舌等不良口腔習慣,可能造成上頜前突、牙弓狹窄、牙列擁擠等口頜畸形。因此,建議家長應該及時勸導,或儘早到醫院診治,通過適當的矯正方法,幫助戒除不良習慣。

    乳牙總要換,壞了不用治?

    “很多家長認為,乳牙總是要換的,壞了不用治。”專家指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齲病可以引起孩子牙痛,牙齦、面部腫脹,甚至高熱等全身癥狀。乳牙齲病若不治療,很可能影響恆牙胚的發育,直接影響恆牙的萌出形態以及排列結構,嚴重者還可能妨礙兒童頜面部發育。沒有健康的牙齒,也會影響孩子的飲食和營養攝取,如不願吃含纖維多的蔬菜和需要咀嚼的肉食,造成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影響全身正常生長發育。

    學齡兒童(6-12歲)

    學齡兒童口腔的最大變化是換牙。在此階段,孩子的20顆乳牙會逐漸替換成28顆恆牙。牙齒替換是一個生理過程,正常的順序是乳牙先鬆動脫落,恆牙再萌出。如果乳牙未掉,恆牙已先萌出,新萌出的恆牙常不能順利進入牙列,造成恆牙排列不齊。

    防治牙外傷此時最重要

    活潑好動,容易受傷是學齡兒童的特點,防治牙外傷,是這一時期的重點之一。

    牙齒是不可再生的硬組織,受傷后出現牙齦出血、牙齒裂紋、折斷、鬆動、移位,應立即到醫院就診。參加體育活動和遊戲,進行諸如籃球、足球等撞擊運動或輪滑等競速運動時,戴上運動防護牙套,可以有效減少牙齒外傷的幾率。

    窩溝齲保護第一恆磨牙

    磨牙表面的窩溝點隙,是齲病高發區域。“六齡齒”是萌出時間最早的恆磨牙,也最容易發生齲病,甚至造成過早脫落,所以保護兒童的第一恆磨牙很重要。窩溝封閉可以達到較好的預防齲病效果,通過塗上一層黏結性樹脂,把牙齒的窩溝填平,使牙面變得光滑易清潔,保護牙釉質不受細菌及代謝產物的侵蝕,增強牙齒抗齲能力。

    青少年時期(12-18歲)

    由於青春期性激素水平變化,加上牙菌斑堆積,青少年較易出現牙齦炎,表現為刷牙和咬硬物時牙齦出血、牙齦腫脹、口腔異味等。要預防和治療青少年牙齦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正確刷牙清除牙菌斑。

    出現牙齦出血等情況后,要及時到口腔專科醫院診治,進行潔牙等處理,阻止牙齦炎的進展。

    牙列不齊及時正畸

    通常在12歲左右,乳牙完全替換為恆牙。如果存在牙齒排列不齊等咬合畸形,可在此時期進行矯正,易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兒童牙列不齊尋求正畸治療,首先就診的科室應該是兒童口腔科。正畸過程中,如果不同步做好口腔保健工作,很容易出現齲壞,甚至導致矯牙失敗。出現過做完正畸將牙列排齊后,卻滿口齲壞的極端案例。接受正畸治療的兒童每餐后均應刷牙以清除菌斑和滯留的食物殘屑,建議選擇正畸專用牙刷和牙間刷清潔牙齒。

    有研究表明,每在口腔預防上投入1塊錢,就能在治療上節約10塊錢。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口腔疾病之後,再去就診治療,這其實是‘亡羊補牢’。口腔疾病應重在預防,不僅減少花費,更重要的是少受痛苦!


                        

Overview

  • 隨時了解健康管理牙齒的一切資訊。

    預防牙病

    說在前面

    “兒童口腔保健,應從出生開始,重在預防。”專家指出,“培養孩子良好的口腔健康意識,是讓他們受益一生的禮物。”當前,我國兒童口腔保健狀況並不太樂觀,比如廣州市就有數以百萬計的兒童罹患不同程度的齲齒,由於家長口腔保健知識的缺乏和兒童口腔醫生的嚴重不足,很多兒童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干預和治療。

    從出生到成年,人體都處於生長發育的活躍階段。齲病及其引起的併發症、牙齒髮育異常等口腔常見疾病,以及口腔不良衛生習慣等,不僅破壞口腔健康,不利於孩子塑造個人良好形象,還可能影響全身健康。對這些口腔疾病和不良習慣進行早期干預,可以避免或者減輕疾病對口腔健康的危害,因此定期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十分重要。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口腔保健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嬰幼兒期(0-3歲)

    此時,孩子口腔最大的變化是從無牙到長出牙齒,家長應注意正確的餵養方式,同時培養定期帶孩子看牙醫的習慣。

     1歲之內要見牙醫

    “寶寶在一歲以內,就應該見牙醫。這麼小的寶寶,根本聽不懂醫生的指令,有些可能還沒出牙,為什麼要見牙醫呢?”專家表示,“除了進行早期口腔健康狀況評估之外,更主要的目的是與家長溝通,進行口腔保健知識的普及。”

      1歲以後,孩子最好每半年進行一次常規的口腔檢查。醫生通過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口腔健康指導,增強家長和孩子的口腔健康意識;有助於判斷孩子牙齒萌出情況,並評估其患齲病的風險,如發現齲病可及早診治,早期治療時間短、痛苦小、效果好、花費少,既降低了難度又提高了效果;孩子牙列畸形、牙齦炎以及口腔不良習慣也能夠得到及時矯治。

    家長注意餵養衛生,避免奶瓶齲

    乳牙萌出之後,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含着裝有甜奶或甜飲料的奶瓶,尤其不能含奶瓶睡覺,否則會造成嬰幼兒齲(俗稱“奶瓶齲”)。

    有些父母特別是爺爺奶奶喜歡把食物嚼碎喂孩子,或者把奶嘴或勺子放到自己口中試溫度,這些都是不恰當的。因為口腔是一個開放的有菌環境,唾液交流會導致細菌傳播給孩子,而致齲細菌越早傳給孩子,越容易成為優勢菌群,孩子越易患齲病。專家表示,“家長應注意餵養衛生,糾正不良的餵養方式,同時關注自身的口腔衛生,避免把致病菌傳播給孩子。”

    學齡前兒童(4-6歲)

    在這個階段,孩子已經基本萌出完整的乳牙列。家長應注意幫助孩子戒除口腔不良習慣,發現乳牙齲病及時治療。

    儘早戒除口腔不良習慣

    吮指、咬下唇、吐舌等不良口腔習慣,可能造成上頜前突、牙弓狹窄、牙列擁擠等口頜畸形。因此,建議家長應該及時勸導,或儘早到醫院診治,通過適當的矯正方法,幫助戒除不良習慣。

    乳牙總要換,壞了不用治?

    “很多家長認為,乳牙總是要換的,壞了不用治。”專家指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齲病可以引起孩子牙痛,牙齦、面部腫脹,甚至高熱等全身癥狀。乳牙齲病若不治療,很可能影響恆牙胚的發育,直接影響恆牙的萌出形態以及排列結構,嚴重者還可能妨礙兒童頜面部發育。沒有健康的牙齒,也會影響孩子的飲食和營養攝取,如不願吃含纖維多的蔬菜和需要咀嚼的肉食,造成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影響全身正常生長發育。

    學齡兒童(6-12歲)

    學齡兒童口腔的最大變化是換牙。在此階段,孩子的20顆乳牙會逐漸替換成28顆恆牙。牙齒替換是一個生理過程,正常的順序是乳牙先鬆動脫落,恆牙再萌出。如果乳牙未掉,恆牙已先萌出,新萌出的恆牙常不能順利進入牙列,造成恆牙排列不齊。

    防治牙外傷此時最重要

    活潑好動,容易受傷是學齡兒童的特點,防治牙外傷,是這一時期的重點之一。

    牙齒是不可再生的硬組織,受傷后出現牙齦出血、牙齒裂紋、折斷、鬆動、移位,應立即到醫院就診。參加體育活動和遊戲,進行諸如籃球、足球等撞擊運動或輪滑等競速運動時,戴上運動防護牙套,可以有效減少牙齒外傷的幾率。

    窩溝齲保護第一恆磨牙

    磨牙表面的窩溝點隙,是齲病高發區域。“六齡齒”是萌出時間最早的恆磨牙,也最容易發生齲病,甚至造成過早脫落,所以保護兒童的第一恆磨牙很重要。窩溝封閉可以達到較好的預防齲病效果,通過塗上一層黏結性樹脂,把牙齒的窩溝填平,使牙面變得光滑易清潔,保護牙釉質不受細菌及代謝產物的侵蝕,增強牙齒抗齲能力。

    青少年時期(12-18歲)

    由於青春期性激素水平變化,加上牙菌斑堆積,青少年較易出現牙齦炎,表現為刷牙和咬硬物時牙齦出血、牙齦腫脹、口腔異味等。要預防和治療青少年牙齦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正確刷牙清除牙菌斑。

    出現牙齦出血等情況后,要及時到口腔專科醫院診治,進行潔牙等處理,阻止牙齦炎的進展。

    牙列不齊及時正畸

    通常在12歲左右,乳牙完全替換為恆牙。如果存在牙齒排列不齊等咬合畸形,可在此時期進行矯正,易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兒童牙列不齊尋求正畸治療,首先就診的科室應該是兒童口腔科。正畸過程中,如果不同步做好口腔保健工作,很容易出現齲壞,甚至導致矯牙失敗。出現過做完正畸將牙列排齊后,卻滿口齲壞的極端案例。接受正畸治療的兒童每餐后均應刷牙以清除菌斑和滯留的食物殘屑,建議選擇正畸專用牙刷和牙間刷清潔牙齒。

    有研究表明,每在口腔預防上投入1塊錢,就能在治療上節約10塊錢。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口腔疾病之後,再去就診治療,這其實是‘亡羊補牢’。口腔疾病應重在預防,不僅減少花費,更重要的是少受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