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WorldGo 如何掌握拔牙禁忌證

Blog Information

  • Posted By : vickong pun
  • Posted On : Jul 13, 2021
  • Views : 100
  • Category : Education
  • Description : 如何掌握拔牙禁忌證

    https://www.zhdentist.com/uploads/allimg/210316/1-210316194ABN.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0px;" />

      https://www.zhdentist.com/yczl/ty/" target="_blank">如何掌握拔牙禁忌證?拔牙術是口腔齒槽外科常見手術。不同于一般手術方法的是,單顆牙的拔牙創面止血措施是咬合止血,也就是說不用常規的縫合止血辦法。因此,所帶來的問題是,拔牙創面止血和出血問題值得重視。其中並不排除有些拔牙創面出血,是由于機體器官疾病造成的出血。因爲機體器官正常的情況下,正確執行醫囑時,均能成功達到正常止血要求已成爲口腔醫學界處置拔牙創面出血的常規措施,這種常規做法可促進拔牙創面凝(止)血。問題是機體在患病期間能不能獲得止血效果值得考慮,面對這個問題的提出,在口腔醫學界已達成共識的是,不僅設立了拔牙的適應證,而且也規定機體患病期間不能拔牙的禁忌證。

    (第1)設立拔牙禁忌證的目的:防止拔牙後出血,也是不要因爲拔牙而加速或影響原發病變,設立拔牙禁忌證是保護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對患者負責,執行拔牙禁忌證更是醫生的責任。

    (第2)拔牙禁忌證:心髒病、血液病、高血壓病、肝髒疾病、糖尿病、腎髒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月經期或妊娠期、惡性腫瘤、急性炎症期、近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藥等。

    ①對于心力衰竭患者,拔牙術後可加重心功能負荷,加重心力衰竭程度,所以心力衰竭患者絕對是拔牙禁忌證。對于安放心髒血管支架術後抗凝血,正在服用阿司匹林治療期間的患者,因容易引起術後出血也不能拔牙。對于一般無心功能不全患者拔牙時值得注意的是,在麻醉藥的選擇中一般用不含腎上腺素類藥物,如2%利多卡因注射液;如果心電圖發現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時不宜使用。Ⅲ度房室傳導阻滯者、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和雙側傳導阻滯者均不宜拔牙。對于心肌梗死患者,特別是近6個月內有發作病史者不宜拔牙。風濕性心髒病患者拔牙,術前、術後都要給予靜脈注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預防術後發生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除此之外,術中盡量減少創傷,防止出血和感染。

    ②血液疾病中造成血液凝固障礙及出血時間延長的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壞血病等。拔牙術後可引起拔牙創面出血不止者,一般禁止拔牙。

    ③對于高血壓合並有腦、心、腎等器質性病變者應禁止拔牙,以防止出現“高血壓危象”。當血壓超過180/第100毫米汞柱以上時,應避免拔牙;待采取降壓措施後,血壓下降並已穩定且無自覺症狀時再拔牙。值得注意的是,當實施降壓後,雖然血壓控制有效但有頭痛頭暈症狀者應暫緩拔牙。臨床上可遇到家族性低血壓患者,拔牙時要注意這些患者的低壓升至90毫米汞柱時應慎重拔牙。

    ④肝髒疾病,尤其是急性期肝炎或肝髒功能嚴重損害時暫緩拔牙,原因是凝血因子不足和纖維蛋白缺乏。正常情況下,肝髒能夠利用維生素K合成有關的凝血酶原。一旦因肝髒病變後不能合成足夠的凝血因子時拔牙,可引起凝血時間延長或創面滲血增加。因此,對于肝炎患者或肝功能指標不正常者,術前應做凝血酶原時間檢測。術後拔牙創面宜用止血粉劑咬緊止血措施。

    ⑤糖尿病患者拔牙確實要根據病情而定。如果是一般性糖尿病,空腹血糖能控制在8.第88毫摩/升以下,做簡單拔牙是可以的;但術後除繼續控制血糖外,還需要控制感染。如果糖尿病引起心、腦血管等病變時應避免拔牙。

    ⑥腎髒疾病期間拔牙要根據情況而定。一般認爲,各類急性腎病期間都不能拔牙。作爲慢性腎炎,觀察腎髒代謝功能決定能否拔牙極爲重要,如內生肌酐清除率>第50%,血肌酐<第132.第6微摩/升,臨床無症狀表現時,可以考慮拔除一般牙齒。對于腎衰竭透析患者,作爲病竈牙應在完成一次透析後進行拔除,術後應選擇非甾體類抗炎止痛藥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保泰松等。

    ⑦甲狀腺功能亢進應在病情控制後拔牙,術前檢查基礎代謝率在20%以下,平靜時脈搏在100次/分鍾以下,拔牙術前、術中、術後要減少對患者的精神刺激,適合在平靜狀態下拔牙。麻醉藥應選擇不含腎上腺素注射液。如果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狀明顯者,不考慮拔牙,以免引起甲狀腺危象等。

    ⑧月經期間拔牙有可能發生代償性出血,因此應暫緩拔牙。對于妊娠期婦女應避免在懷孕前3個月和後3個月內拔牙。一般懷孕前3個月拔牙可能引起流産,在妊娠最後3個月內拔牙可能引起早産。雖然懷孕4~第6個月可以拔牙,但應選擇不含腎上腺素注射液麻醉。如果孕婦顧慮多且恐懼情況下,也不應進行拔牙手術。

    ⑨腫瘤患者應避免拔牙。如果病變牙位于腫瘤中或已被腫瘤累及時應禁止拔牙,防止腫瘤擴散。腫瘤患者在放療後5年內避免拔牙,以免引起放射性骨壞死。

    ⑩急性炎症期,應該視機體情況和局部炎症特點綜合考慮決定是否拔牙。如果全身情況良好,體溫及血液檢測結果正常,局部牙齒松動,雖有感染但炎症比較局限,且拔牙後有利于引流,在抗生素控制下可以拔除患牙;對于複雜牙齒感染時,由于創傷大,可能使炎症擴散,則先控制炎症;對急性傳染性口炎、壞死性龈炎應暫緩拔牙。


Overview

  • 如何掌握拔牙禁忌證


      如何掌握拔牙禁忌證?拔牙術是口腔齒槽外科常見手術。不同于一般手術方法的是,單顆牙的拔牙創面止血措施是咬合止血,也就是說不用常規的縫合止血辦法。因此,所帶來的問題是,拔牙創面止血和出血問題值得重視。其中並不排除有些拔牙創面出血,是由于機體器官疾病造成的出血。因爲機體器官正常的情況下,正確執行醫囑時,均能成功達到正常止血要求已成爲口腔醫學界處置拔牙創面出血的常規措施,這種常規做法可促進拔牙創面凝(止)血。問題是機體在患病期間能不能獲得止血效果值得考慮,面對這個問題的提出,在口腔醫學界已達成共識的是,不僅設立了拔牙的適應證,而且也規定機體患病期間不能拔牙的禁忌證。

    (第1)設立拔牙禁忌證的目的:防止拔牙後出血,也是不要因爲拔牙而加速或影響原發病變,設立拔牙禁忌證是保護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對患者負責,執行拔牙禁忌證更是醫生的責任。

    (第2)拔牙禁忌證:心髒病、血液病、高血壓病、肝髒疾病、糖尿病、腎髒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月經期或妊娠期、惡性腫瘤、急性炎症期、近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藥等。

    ①對于心力衰竭患者,拔牙術後可加重心功能負荷,加重心力衰竭程度,所以心力衰竭患者絕對是拔牙禁忌證。對于安放心髒血管支架術後抗凝血,正在服用阿司匹林治療期間的患者,因容易引起術後出血也不能拔牙。對于一般無心功能不全患者拔牙時值得注意的是,在麻醉藥的選擇中一般用不含腎上腺素類藥物,如2%利多卡因注射液;如果心電圖發現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時不宜使用。Ⅲ度房室傳導阻滯者、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和雙側傳導阻滯者均不宜拔牙。對于心肌梗死患者,特別是近6個月內有發作病史者不宜拔牙。風濕性心髒病患者拔牙,術前、術後都要給予靜脈注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預防術後發生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除此之外,術中盡量減少創傷,防止出血和感染。

    ②血液疾病中造成血液凝固障礙及出血時間延長的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壞血病等。拔牙術後可引起拔牙創面出血不止者,一般禁止拔牙。

    ③對于高血壓合並有腦、心、腎等器質性病變者應禁止拔牙,以防止出現“高血壓危象”。當血壓超過180/第100毫米汞柱以上時,應避免拔牙;待采取降壓措施後,血壓下降並已穩定且無自覺症狀時再拔牙。值得注意的是,當實施降壓後,雖然血壓控制有效但有頭痛頭暈症狀者應暫緩拔牙。臨床上可遇到家族性低血壓患者,拔牙時要注意這些患者的低壓升至90毫米汞柱時應慎重拔牙。

    ④肝髒疾病,尤其是急性期肝炎或肝髒功能嚴重損害時暫緩拔牙,原因是凝血因子不足和纖維蛋白缺乏。正常情況下,肝髒能夠利用維生素K合成有關的凝血酶原。一旦因肝髒病變後不能合成足夠的凝血因子時拔牙,可引起凝血時間延長或創面滲血增加。因此,對于肝炎患者或肝功能指標不正常者,術前應做凝血酶原時間檢測。術後拔牙創面宜用止血粉劑咬緊止血措施。

    ⑤糖尿病患者拔牙確實要根據病情而定。如果是一般性糖尿病,空腹血糖能控制在8.第88毫摩/升以下,做簡單拔牙是可以的;但術後除繼續控制血糖外,還需要控制感染。如果糖尿病引起心、腦血管等病變時應避免拔牙。

    ⑥腎髒疾病期間拔牙要根據情況而定。一般認爲,各類急性腎病期間都不能拔牙。作爲慢性腎炎,觀察腎髒代謝功能決定能否拔牙極爲重要,如內生肌酐清除率>第50%,血肌酐<第132.第6微摩/升,臨床無症狀表現時,可以考慮拔除一般牙齒。對于腎衰竭透析患者,作爲病竈牙應在完成一次透析後進行拔除,術後應選擇非甾體類抗炎止痛藥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保泰松等。

    ⑦甲狀腺功能亢進應在病情控制後拔牙,術前檢查基礎代謝率在20%以下,平靜時脈搏在100次/分鍾以下,拔牙術前、術中、術後要減少對患者的精神刺激,適合在平靜狀態下拔牙。麻醉藥應選擇不含腎上腺素注射液。如果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狀明顯者,不考慮拔牙,以免引起甲狀腺危象等。

    ⑧月經期間拔牙有可能發生代償性出血,因此應暫緩拔牙。對于妊娠期婦女應避免在懷孕前3個月和後3個月內拔牙。一般懷孕前3個月拔牙可能引起流産,在妊娠最後3個月內拔牙可能引起早産。雖然懷孕4~第6個月可以拔牙,但應選擇不含腎上腺素注射液麻醉。如果孕婦顧慮多且恐懼情況下,也不應進行拔牙手術。

    ⑨腫瘤患者應避免拔牙。如果病變牙位于腫瘤中或已被腫瘤累及時應禁止拔牙,防止腫瘤擴散。腫瘤患者在放療後5年內避免拔牙,以免引起放射性骨壞死。

    ⑩急性炎症期,應該視機體情況和局部炎症特點綜合考慮決定是否拔牙。如果全身情況良好,體溫及血液檢測結果正常,局部牙齒松動,雖有感染但炎症比較局限,且拔牙後有利于引流,在抗生素控制下可以拔除患牙;對于複雜牙齒感染時,由于創傷大,可能使炎症擴散,則先控制炎症;對急性傳染性口炎、壞死性龈炎應暫緩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