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WorldGo 長智齒了!除非腫痛、發燒、發炎,不然不用拔

Blog Information

  • Posted By : vickong pun
  • Posted On : Dec 09, 2020
  • Views : 154
  • Category : Education
  • Description :

    https://www.hospitalmacau.com/dyg/">智齒是人類口腔內,牙槽骨上最裏面(專業術語稱作遠中側)的第三顆磨牙,也是萌出最晚的磨牙,通常情況共有4顆,上下左右對稱,但是在人群中也有較大差異,有的少於4顆甚至沒有,極少數會多於4顆。

    style="text-align: left;line-height: 1.75em;">

    由於它萌出時間很晚,一般在16~25歲萌出,這個時候人的生理、心理發育接近已經成熟,被看做是“智慧到來”的象徵,因此被稱為“智齒”。

    https://www.hospitalmacau.com/uploads/allimg/2020/10/BFN36r.jpeg" />

    觀察古人類或者其他靈長類的頜骨,會很容易發現,他們的頜骨與現代人相比更大,頰舌面寬度更寬,近遠中向長度更長。

    https://www.hospitalmacau.com/uploads/allimg/2020/10/7VVz2q.jpeg" style="" />

    這樣一來頜骨的空間就很充足,目前可以看到的古人類顱骨化石上,智齒的生長方向和咬合關係一般都比較正常,很少出現現代人智齒阻生的情況,說明頜骨提供的空間跟智齒的萌出狀態有直接的關係。

    https://www.hospitalmacau.com/uploads/allimg/2020/10/ryeE3a.jpeg" style="" />

    智齒照片。相對於其他磨牙,由於骨內生長空間不足,智齒的牙根形態會比較扭曲,常見一些大幅度彎曲,也有一些幾個根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情況。

    大部分人都會長智齒,不但萌發那幾天可能出現腫痛、發燒,長出來以後,也不定時地發炎。

    https://www.hospitalmacau.com/uploads/allimg/2020/10/vy2Yzm.jpeg" />

    但是也有的智齒從來沒惹過事兒,問問周圍的人要不要拔了,得到的答案往往是:疼嗎?不疼就不用拔。

    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嗎?

    即使智齒暫時不疼,也不要大意,它可能引發多種問題。

    https://www.hospitalmacau.com/uploads/allimg/2020/10/m2yUFj.jpeg" />

    https://www.hospitalmacau.com/uploads/allimg/2020/10/ErYz6f.gif"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box-sizing: border-box;" />

    阻生的智齒可導致食物塞入縫隙,由於智齒位於口腔深處,難以有效清潔,容易滋生細菌、引發齲齒,周圍的軟組織可能發生炎症,在智齒周圍還容易形成囊腫或腫瘤。

      

    不僅是智齒本身容易發生問題,它還可能攪得整個口腔都不得安生。智齒可能與前面的第二磨牙形成夾角,極易嵌塞食物,導致鄰牙齲齒。

    如果智齒頂到鄰牙上,還會造成鄰牙牙根被吸收、牙冠損傷等嚴重後果。

    由於生長空間不足,智齒可能影響到整個牙列,造成不整齊的現象。

    https://www.hospitalmacau.com/uploads/allimg/2020/10/BfIBbu.jpeg" />

    Q1

    智齒會引起什麼併發症呢?

    齲齒

    智齒的阻生或錯位易使食物殘渣嵌塞在第二磨牙與智齒的牙間和牙周縫隙中,很不容易清除,常發生齲齒。

    https://www.hospitalmacau.com/uploads/allimg/2020/10/QN3y6f.jpeg" style="color: rgb(105, 115, 117);font-size: 15px;text-align: justify;white-space: normal;" />

    據調查;下頜第二磨牙牙頸部平均齲患率為16.4%,不同年齡階段齲患率有顯著不同,20歲時僅為3.7%,50歲則高達27%。

    可見,拔除阻生或錯位智齒是預防第二磨牙齲壞的關鍵,而且對已發生的較淺的齲變也可能使其不再發展。

    https://www.hospitalmacau.com/uploads/allimg/2020/10/6rMbye.jpeg" style="" />

    (智齒阻生)

    牙列不齊

    14-18歲是智齒萌生的最活躍時期,但因頜骨骨量與牙量間的不平衡,可供智齒萌出的空間是有限的。因此,智齒萌出運動的推動力常是造成牙齒擁擠和排列不整齊的主要原因之一。

    https://www.hospitalmacau.com/uploads/allimg/2020/10/ri2I7f.jpeg" style="color: rgb(79, 79, 79);font-size: 15px;text-align: justify;white-space: normal;" />

    這種萌出運動的持續推動力只要有4~5克,就足以對第二磨牙產生影響。因此,第二磨牙發生錯位,扭轉等較為多見,約佔牙頜畸形患者的20%左右,其中約有80%發生在下頜第二磨牙;

    以青少年居多,女性約是男性的1.6倍,第二磨牙的錯位,會使上下方的咬頜接觸面積減少,人的咀嚼功能明顯降低。

    牙槽骨的炎症性吸收

    下頜智齒的牙胚在發育過程中,牙的長軸本來是向前方傾斜的,只是在有足夠下頜發育時才逐漸直立萌出,當萌出過程中受阻於第二磨牙時,該處就會產生附着第二磨牙牙根表面的毀齒細胞。

    毀齒細胞可釋放出溶蛋白酶而使牙根逐漸吸收,嚴重者可使下頜第二磨牙遠中牙根完全吸收。而且阻生智齒與第二磨牙間常存在的慢性牙周炎也會造成牙槽骨的炎症性吸收。

    顳頜關節紊亂症

    下頜智齒的阻生或錯位常會與上頜第二磨牙發生咬頜干擾而導致下頜病理性后縮,這是誘發顳頜頜紊亂症的原因之一。

    臨床主要表現為顳下頜關節的彈響、疼痛和下頜運動的異常,咀嚼肌的疼痛、耳鳴、舌痛等癥狀。

    許多患者在拔除阻生或錯位的智齒后,由於阻斷了誘發顳頜關節紊亂的潛在因素而取得了明顯療效。

    Q2

    哪些智齒必須拔?

    智齒要不要拔不光取決於疼不疼,需要拍牙片進行判斷。其中,以下情況最好拔除:

    不容易清潔的智齒,防止蛀牙、感染等發生。

    發生蛀牙的智齒,如果蛀牙比較嚴重或者可能威脅到鄰牙,要及早處理。

    頂在鄰牙上的智齒必須拔除,防止造成鄰牙齲齒、被吸收等後果。

    智齒對面沒有對咬牙的,由於沒有形成咬合關係的對牙相互支撐,容易造成智齒過度生長。

    很多人印象中拔牙是很痛苦的事情,於是能拖就拖。實際上,現在早已不用像以前那樣拿個大鎚子在旁邊敲了。

    智齒究竟要不要拔,不是根據疼不疼做決定,而是應該到醫院檢查才能作出科學的判斷,不能為了免去一時的痛苦,而給健康埋下隱患。

    尤其對於準備懷孕的准媽媽們,更是應該在懷孕之前進行口腔檢查,拔除可能造成問題的智齒。



Overview

  • 智齒是人類口腔內,牙槽骨上最裏面(專業術語稱作遠中側)的第三顆磨牙,也是萌出最晚的磨牙,通常情況共有4顆,上下左右對稱,但是在人群中也有較大差異,有的少於4顆甚至沒有,極少數會多於4顆。

    由於它萌出時間很晚,一般在16~25歲萌出,這個時候人的生理、心理發育接近已經成熟,被看做是“智慧到來”的象徵,因此被稱為“智齒”。

    觀察古人類或者其他靈長類的頜骨,會很容易發現,他們的頜骨與現代人相比更大,頰舌面寬度更寬,近遠中向長度更長。

    這樣一來頜骨的空間就很充足,目前可以看到的古人類顱骨化石上,智齒的生長方向和咬合關係一般都比較正常,很少出現現代人智齒阻生的情況,說明頜骨提供的空間跟智齒的萌出狀態有直接的關係。

    智齒照片。相對於其他磨牙,由於骨內生長空間不足,智齒的牙根形態會比較扭曲,常見一些大幅度彎曲,也有一些幾個根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情況。

    大部分人都會長智齒,不但萌發那幾天可能出現腫痛、發燒,長出來以後,也不定時地發炎。

    但是也有的智齒從來沒惹過事兒,問問周圍的人要不要拔了,得到的答案往往是:疼嗎?不疼就不用拔。

    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嗎?

    即使智齒暫時不疼,也不要大意,它可能引發多種問題。

    阻生的智齒可導致食物塞入縫隙,由於智齒位於口腔深處,難以有效清潔,容易滋生細菌、引發齲齒,周圍的軟組織可能發生炎症,在智齒周圍還容易形成囊腫或腫瘤。

      

    不僅是智齒本身容易發生問題,它還可能攪得整個口腔都不得安生。智齒可能與前面的第二磨牙形成夾角,極易嵌塞食物,導致鄰牙齲齒。

    如果智齒頂到鄰牙上,還會造成鄰牙牙根被吸收、牙冠損傷等嚴重後果。

    由於生長空間不足,智齒可能影響到整個牙列,造成不整齊的現象。

    Q1

    智齒會引起什麼併發症呢?

    齲齒

    智齒的阻生或錯位易使食物殘渣嵌塞在第二磨牙與智齒的牙間和牙周縫隙中,很不容易清除,常發生齲齒。

    據調查;下頜第二磨牙牙頸部平均齲患率為16.4%,不同年齡階段齲患率有顯著不同,20歲時僅為3.7%,50歲則高達27%。

    可見,拔除阻生或錯位智齒是預防第二磨牙齲壞的關鍵,而且對已發生的較淺的齲變也可能使其不再發展。

    (智齒阻生)

    牙列不齊

    14-18歲是智齒萌生的最活躍時期,但因頜骨骨量與牙量間的不平衡,可供智齒萌出的空間是有限的。因此,智齒萌出運動的推動力常是造成牙齒擁擠和排列不整齊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種萌出運動的持續推動力只要有4~5克,就足以對第二磨牙產生影響。因此,第二磨牙發生錯位,扭轉等較為多見,約佔牙頜畸形患者的20%左右,其中約有80%發生在下頜第二磨牙;

    以青少年居多,女性約是男性的1.6倍,第二磨牙的錯位,會使上下方的咬頜接觸面積減少,人的咀嚼功能明顯降低。

    牙槽骨的炎症性吸收

    下頜智齒的牙胚在發育過程中,牙的長軸本來是向前方傾斜的,只是在有足夠下頜發育時才逐漸直立萌出,當萌出過程中受阻於第二磨牙時,該處就會產生附着第二磨牙牙根表面的毀齒細胞。

    毀齒細胞可釋放出溶蛋白酶而使牙根逐漸吸收,嚴重者可使下頜第二磨牙遠中牙根完全吸收。而且阻生智齒與第二磨牙間常存在的慢性牙周炎也會造成牙槽骨的炎症性吸收。

    顳頜關節紊亂症

    下頜智齒的阻生或錯位常會與上頜第二磨牙發生咬頜干擾而導致下頜病理性后縮,這是誘發顳頜頜紊亂症的原因之一。

    臨床主要表現為顳下頜關節的彈響、疼痛和下頜運動的異常,咀嚼肌的疼痛、耳鳴、舌痛等癥狀。

    許多患者在拔除阻生或錯位的智齒后,由於阻斷了誘發顳頜關節紊亂的潛在因素而取得了明顯療效。

    Q2

    哪些智齒必須拔?

    智齒要不要拔不光取決於疼不疼,需要拍牙片進行判斷。其中,以下情況最好拔除:

    不容易清潔的智齒,防止蛀牙、感染等發生。

    發生蛀牙的智齒,如果蛀牙比較嚴重或者可能威脅到鄰牙,要及早處理。

    頂在鄰牙上的智齒必須拔除,防止造成鄰牙齲齒、被吸收等後果。

    智齒對面沒有對咬牙的,由於沒有形成咬合關係的對牙相互支撐,容易造成智齒過度生長。

    很多人印象中拔牙是很痛苦的事情,於是能拖就拖。實際上,現在早已不用像以前那樣拿個大鎚子在旁邊敲了。

    智齒究竟要不要拔,不是根據疼不疼做決定,而是應該到醫院檢查才能作出科學的判斷,不能為了免去一時的痛苦,而給健康埋下隱患。

    尤其對於準備懷孕的准媽媽們,更是應該在懷孕之前進行口腔檢查,拔除可能造成問題的智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