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及生活中經常碰到一些寶寶,乳牙只有幾顆或未長齊,已長出的牙變色變黑,這種現象有可能是因為“奶瓶齲”所致。那麼,什麼是奶瓶齲呢?該如何有效地幫助寶寶預防呢?
一種由嬰兒睡眠時不斷吸吮奶瓶而造成的齲齒,醫學上稱為奶瓶齲(又稱哺乳齲)。奶瓶齲的形成是由於長時間使用奶瓶餵養,而奶瓶內多為牛奶、砂糖、果汁等易產酸發酵的飲料。乳牙又是剛萌出不久,牙表面結構不成熟,更易受酸的作用而脫礦。同時,用奶瓶人工餵養時,哺乳時的吸吮運動不如母乳餵養活躍,且有的長時間放在口中,唾液分泌減少,口腔自潔作用差,這些都是與奶瓶齲發生有關的因素。
奶瓶齲有哪些特點?
1.長期用奶瓶人工餵養寶寶,瓶塞貼附於上頜乳前牙的唇側面及鄰面,較易發展成廣泛性齲。隨着時間的延續,還可波及乳尖牙和乳磨牙,牙齒患齲病後不能再長好。
2.奶瓶齲少見於下頜乳前牙,可能與吸吮時下頜、下唇的運動、奶嘴所附牙面的位置在近舌下腺和頜下腺導管的開口等等因素有關。
3.由於寶寶乳牙的鈣化程度低,因此患齲后病情進展迅速,破壞面積廣,並且治療效果差,所以积極預防是非常重要的。
誘發“奶瓶齲”誤區
誤區1:讓寶寶習慣含着奶瓶入睡
很多家長缺乏口腔衛生的常識,不知道邊吃奶邊睡覺會造成大問題,也有些家長雖然知道邊吃邊睡不好,但為了讓寶寶減少吵鬧等原因導致寶寶養成了不好的睡眠習慣。良好的睡眠習慣需要大人幫助寶寶慢慢養成,切不可偷懶讓寶寶把奶瓶當成安撫物。
誤區2:乳牙護理無關緊要
許多家長認為乳牙脫落會被恆牙所替代,無需特別護理,只需小心護理恆牙即可,這種想法是要不得的。如果寶寶的乳牙齲齒特別嚴重,影響到乳牙牙根根尖部位就很有可能影響到下面恆牙的發育,導致牙齒形態畸形。還有幾顆乳牙齲壞造成乳牙寬度減小或者乳牙嚴重齲壞過早脫落,後面的牙齒前移,也會導致以後恆牙萌出的空間不足,造成錯位萌出甚至埋伏在骨頭裡無法萌出。
誤區3:牙痛才就醫
有些家長雖然早早發現寶寶牙齒變黃,但認為沒有痛不需要治療。但這有可能會是蛀牙的預兆,家長們切不能掉以輕心,給蛀牙可趁之機。
1.首先使幼兒戒除用奶瓶吸奶誘導入睡的習慣,如果在孩子睡覺時必須使用奶瓶,只用白水。
2.讓孩子養成喝白開水的習慣,以稀釋口內及牙間隙殘留的奶汁而起到清潔口腔的作用。
3.孩子長出第一顆乳牙后,家長就應開始為孩子刷牙。最好是飯後和睡覺前進行,每日至少兩次。
4.三歲以下可用清水刷牙,三歲以上可選用兒童含氟牙膏(不要選用成人含氟牙膏)。
5.控制幼兒每次使用奶瓶的時間,一般限在20分鐘以內,千萬不要讓孩子含着奶瓶睡覺。
6.很多家長在餵奶時,擔心溫度過高,會先嘗一口,還有一種是親吻寶寶嘴,這兩種常見的行為會傳染齲病。另外,建議大人和小孩餐具應分開用。
7.根據醫生的建議,定期到醫院檢查,如有必要可使用氟保護劑,以提高乳牙的抗齲力。
8.隨着幼兒生長需要, 調整飲食成分,逐漸添加輔食, 從6個月起添加米湯、菜泥、蛋黃等輔助食物, 減少含糖食物及飲料,多喝白開水。
تعليقا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