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長經常說,“不能給孩子看牙,孩子哭鬧多了會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的。”
然後,就任由着孩子不刷牙、任由着孩子一口爛牙。
那麼,看牙哭鬧真的會造成心理陰影嗎?
什麼是心理陰影?
一個人經歷過不良體驗,感受到危險、身體疼痛、精神恐懼之後,產生的負面心理。
一些家長經常說,“不能給孩子看牙,會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我想問問這些家長,“這個‘心理陰影’具體指什麼?看牙的心理陰影是怎麼產生的?”
坐車需要戴安全帶,孩子不願意戴,會哭,因此就會產生心理陰影;看牙不喜歡、害怕,也會哭,因此就會有心理陰影。這些家長可能會這麼想。
但是,如果孩子骨折了,需要接受治療。在醫院里,同樣會害怕、會哭,這樣會產生心理陰影嗎?是不是因此就不管骨折的事兒了呢?
大部分家長在孩子骨折的時候,最着急的是要趕快接骨,基本上不會考慮“心理陰影”。
所以,輪到看牙就拿“心理陰影”說事,只能說明家長從心理上沒有重視牙齒健康的問題,不重視牙齒治療的重要性。拿“心理陰影”說事,其實是這些家長自己給自己找的理由,想為自己不給孩子看牙開脫。
對於沒有看過牙的孩子來說,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是不會害怕的。如果家長在家裡對孩子說看牙很痛、很恐怖,孩子就會從你們的語言和表情中得到了“看牙令人恐懼”的信息。
如果家長在孩子牙齒沒有問題的時候就開始定期給孩子找牙醫檢查,讓孩子從小養成健康習慣,牙齒不生病的話,每次看牙都是簡單無痛的,你說,孩子會害怕嗎?
牙醫每次給孩子把牙齒洗乾淨,將臟髒的小牙齒變成潔白的小珍珠,你說孩子是害怕還是高興?
如果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口腔健康,讓孩子滿口蛀牙,然後以“孩子會有心理陰影”為借口,不积極想辦法治療,結果小病拖成大病,最後想治療也喪失了機會,給孩子身心健康帶來巨大的影響。
那麼,到底是誰給孩子帶來了陰影?應該擔心的是一時的哭泣,還是孩子的健康問題?
孩子牙齒髮育不好,他們的語言發音、頜骨發育、咬合建立、美觀、社交和心理都會受影響,這些害處和孩子看牙醫時的哭鬧相比,孰輕孰重?
這道計算題,家長們算過嗎?
孩子健康出現問題了,第一件事應該是积極配合醫生治療,而不是找借口拖延。
孩子的健康掌握在監護人手裡,監護人沒有照顧好孩子,讓孩子得病了(尤其是蛀牙問題——蛀牙多源於長期不正確的潔牙方式、不良飲食習慣和家長口腔中細菌的傳染),應該自己反省才對。是因為監護人的失職,才給孩子的健康造成了危害。
好在現在科學技術發達,有問題並非等同於世界末日到來。擔心也好,焦慮也好,可以理解,但這樣的態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积極反省、积極改變、积極治療才是家長正確的態度。
無論是兒童齲齒還是咬合問題,應該發現即開始治療,將其危害降低到最小。
家長需要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看牙的問題。
因為家長的情緒會影響孩子,“心心相印”就是這樣的道理。如果家長怕看牙,孩子自然會感受到你的情緒變化。孩子是非常聰明的!
所以我反覆強調,家長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來害怕看牙的情緒。要給孩子養成從小定期看牙的好習慣,讓去醫院看牙成為生活中的一項重要習慣,和剪頭髮、修理指甲一樣,堅持一生。
如果實在怕孩子有心理陰影,不妨這樣做:
好好給孩子刷牙,使用牙線,天天堅持不偷懶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一天到晚一直吃東西。少吃糖,有牙齒后,夜裡睡覺不吃含糖食物
自己和家人的牙齒先打理好,口腔疾病是會傳染的!
定期看牙醫。必要的話,在牙醫的指導下用含氟牙膏,塗氟,口服氟片
有問題及時治療
找一個符合孩子心理習慣的好醫院,讓孩子接受醫院環境,打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找一個有耐心、愛孩子的醫生,一旦確定了就不要經常換醫生,讓這個醫生成為孩子的牙齒管家,讓孩子成長道路中有一個靠譜醫生陪伴
選擇兒童牙醫。因為兒童牙醫懂得怎麼接待不同性格的孩子,他們會誘導兒童的行為,他們知道治療實施中什麼是應該注意的問題,以保證安全和有效的治療
تعليقا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