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ensure you get the best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To learn more about our privacy policy Click here
牙周病是口腔科常見病、多發病。也就是因爲牙周病比較常見,所以人們對牙周病重視程度就目前認識情況來看是不夠的。如果請全口無牙者回憶牙周病患病全過程的話不難發現,開始于牙周病的刷牙出血或自發性牙龈出血已經被很多人不當一回事了,認爲刷牙出血或牙龈出血是常見現象,不認爲牙龈炎症期刷牙出血是牙周疾病表現,並且不加控制地任其發展,其結果是導致由牙龈炎症發展成爲牙周組織炎症。認識到牙周病需要治療是因爲牙齒腫痛或牙齒松動後確實難以控制住的牙齒疼痛或無法忍受牙齒松動後引起的咀嚼障礙的時候。
有些人對牙周炎認識不足程度令人咋舌,認爲松動後牙齒不經過治療企圖達到不治而愈的想法顯得有些幼稚,他們認爲“上火”了牙齒松動,一旦“解火”了,牙齒就牢固的想法是不現實的。一旦他們從X線片上獲知牙槽骨吸收等病變後,方知病變已達到如此嚴重的程度。實際上牙周病是炎症性病變,根據其發生發展速度又可分爲慢性和亞急性兩型,但以慢性牙周病多見。根據牙周病變破壞情況可分爲早期牙周病和晚期牙周病。按照國際衛生組織規定,牙周病屬于炎症性病變,是因爲牙周病具有一般炎症特點(如炎症性腫脹、牙周組織盲袋內溢膿、牙槽骨組織炎症性吸收等),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機體炎症。急性炎症時紅、腫、熱、痛表現相當明顯,控制病變的有效藥物是抗生素類藥物,廣譜類抗生素同抗厭氧菌類藥物聯合使用效果明顯,可以使炎症、腫脹消退,牙周組織功能恢複。多次反複發生的牙周組織病變常可引起牙周組織結構性改變,比較明顯的改變是牙龈萎縮,牙間隙出現較大縫隙,牙齒開始松動移位,一般牙齒松動與牙槽骨吸收成正比,吸收越多松動越明顯。雖然牙周炎症腫脹、溢膿等症狀控制有效果,但牙齒松動情況不會有改善,也就是說牙齒松動度取決于牙槽骨對牙根包圍的高度,牙槽骨吸收越多,牙根被包圍的就越少,這樣的牙齒越松動,牙縫隙也越大。慢性牙周病變可遷延數年,其發病呈階段性發作,身體抵抗力強、口腔衛生好時,慢性牙周炎情況比較穩定,炎症相對較輕,僅僅是刷牙時有出血現象。除了食物嵌塞症狀外,牙齒可以承受普通食物咀嚼壓力。一般認爲,緩解期和炎症期是交替出現的,緩解期是人體抵抗力與牙齒致病菌之間處于平衡狀態或可以是抗生素抑制住牙周致病菌的結果;若人體抵抗力下降或曾被抑制的致病菌産生耐藥性時則可導致致病菌大量生長繁殖而引起牙周病複發。交替期間長短、複發症狀輕重程度除了與牙周損害程度相關外,還與身體狀況影響因素有關。在身體抵抗力下降時,慢性牙周炎因此而複發,可加重牙周組織炎症發生和牙槽骨吸收,促使牙周袋越來越深。一顆牙齒周圍可形成深淺不一、形態不一的牙周袋,這種牙周袋的形成標志著牙周組織的破壞程度。如果將牙龈組織切開進行壞死組織搔刮,可以看到牙根被肉芽組織包圍,原來堅硬的牙槽骨變成了松軟的肉芽組織。如果牙根周圍的牙槽骨全部被肉芽組織代替,結果是牙齒移位或脫落。
慢性牙周病的特點是病程長、病變發展緩慢,從病變開始到病變後期都是炎症性反應過程,病變最終會破壞咀嚼器官。從健康角度來看,咀嚼器官對人體有重要作用,直接關系到吃什麽、不能吃什麽的問題,直接影響消化吸收。咀嚼器官的破壞也就是損害了人體健康。全口牙缺失了使用牙床吃,爲了充饑咽下去的食物進入胃裏加重了胃腸負擔,由于食物不能得到充分消化而導致營養吸收障礙。因此,人們要充分了解牙周病的本質,看透牙周病的嚴重性是相當重要的。總之,正確認識牙周病就是要知道其破壞性和不可複性,也就是牙槽骨吸收不可能生長出新骨質。牙周病的複發性特點提示牙周病治療僅有控制症狀的可能性,而就目前情況而言,尚無根治性治療措施,所以牙周病是慢性病可以遷延幾十年。牙周病雖是炎症性病變,是可控可治性病變,但也是折磨人的病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