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ensure you get the best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To learn more about our privacy policy Click here 牙周病發生的原因有哪些?牙周病的發生是牙周組織被破壞的結果。牙周組織又是如何被破壞的呢?有下列幾方面的因素:
(第1)引起牙龈邊緣炎症的各種刺激因素:在不清潔的口腔中,牙上附有許多汙垢,它們是食物殘渣、脫落上皮與唾液素所組成。此外,牙齒的頸部還有一些硬質的汙物沈積在上面,它們是由唾液裏的鈣鹽長期沈積而成的,質地堅實,不易脫落。這些軟的牙垢與硬的牙石刺激牙龈邊緣,促使牙周圍軟組織充血、破潰,長期不愈。
●不良修複體,如邊緣懸突的充填體、牙頸部伸延過長的套冠邊緣、義齒的卡環過低或基托的邊緣不合適,刺激牙龈組織而産生炎症。
●微生物。牙周袋中存在著大量微生物,有金黃色和白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杆菌、螺旋體等,這些微生物長期寄居在牙周袋中,一旦環境適宜,就促使炎症發生。菌斑是黏附于牙齒表面或牙龈表面的細菌集團。這些細菌集團可以産生各種破壞上皮和結締組織的酶,不斷損害下方或鄰近的牙龈組織。各種刺激引起了牙龈炎症,如不及時治療,炎症可由表層向深部發展,侵犯牙周膜與牙槽骨,使牙槽骨吸收,以致牙齒失去支持組織而松動。
(第2)牙齒負擔過重:牙齒接受的壓力,超過其生理耐受範圍,會引起牙周組織的損傷。
●牙齒排列不齊,如牙齒因擁擠或缺失而造成牙列不整齊,也會導致咬力不均,使某些牙齒負擔過重。
●牙齒磨耗過度,由于個別牙或牙上的個別尖嵴磨耗過度,而形成咬力不平衡,造成某些牙負擔過重,直接拉傷牙周膜或使牙槽易受壓萎縮。牙齒長期負擔過重可引起牙槽嵴廣泛破壞。在正常情況下,全部牙根被周圍牙槽骨包繞,加在牙齒上的力量均勻地分布在周圍的牙槽骨上,不會引起牙槽骨的破壞。但是,當發生牙槽骨由牙周病而引起某部分被吸收時,加在這個患牙上的力量就不可能由周圍的牙槽骨來分擔了,反而加重牙槽骨破壞。牙槽骨破壞越多,牙齒就越松動,承受的咀嚼力量也就越小,最後連正常的咀嚼力量也不能承擔,並進而加重牙槽骨的破壞,終于使牙齒不能保留而拔除。
(第3)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影響了牙周組織的抵抗力和修複功能。糖尿病、維生素C缺乏症、甲狀腺或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患者,他們的牙周組織容易被破壞,而且修複能力差造成多數牙齒的牙周病。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