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591a\u770b\u4e00\u773c\uff0c\u4f60\u5c31\u80fd\u62ef\u6551\u5bf6\u5bf6\u7684\u7259\u9f52\uff01\u63db\u7259\u671f\u77e5\u8b58\u5927\u532f\u7e3d\uff0c\u8d95\u7dca\u6536\u85cf\u5427\uff01
    • Last updated July 9, 2021
    • 0 comments, 119 views, 0 likes

More from vickong pun

  • \u6025\u6c42\uff1a\u5982\u679c\u60f3\u53bb\u6df1\u5733\u7a2e\u7259\uff0c\u53bb\u908a\u5ea6\u597d\uff1f
    1 comment, 0 likes
  • \u7259\u9f52\u6f02\u767d\u5605\u6b65\u9a5f\u6709\u908aD\uff1f\uff08\u4e0b\uff09
    0 comments, 0 likes
  • \u96b1\u5f62\u7259\u5957\u77ef\u6b63\u539f\u7406\u7cfb\u4e5c\u554a\uff1f\u96b1\u5f62\u7259\u5957\u4ecb\u7d39\uff0c\u6084\u6084\u8b8a\u7f8e\u5514\u4fc2\u5922\uff01
    0 comments, 0 likes

More in Politics

  • Norton antivirus account login
    27 comments, 127,246 views
  • Liquidity Locking Made Easy
    9 comments, 81,276 views
  • Ang jili178 login ay nagdudulot sa iyo ng mga laro ng slot at karanasan sa laro ng soccer
    2 comments, 45,471 views

Related Blogs

  • Beyond Text: The Symphony of Ideas Unleashed by AI Essay Writers
    0 comments, 0 likes
  • \u53e3\u8154\u7570\u5473\u5605\u98f2\u98df\u6ce8\u610f\u6709\u4e5c\uff1f
    0 comments, 0 likes
  • \u675c\u7259\u6839\u8981\u5e7e\u8010\uff1f
    0 comments, 0 likes

Archives

Social Share

多看一眼,你就能拯救寶寶的牙齒!換牙期知識大匯總,趕緊收藏吧!

Posted By vickong pun     July 9, 2021    

Body

多看一眼,你就能拯救寶寶的牙齒!換牙期知識大匯總,趕緊收藏吧!

人的一生中都要長兩次牙齒,即乳牙和恆牙。

乳牙20隻,通常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2-3歲長齊;恆牙28-32隻(智齒的數目0-4),通常6歲前後開始長出,12-13歲長齊28隻(智齒因人而異),那麼換牙期通常是在寶寶6-12歲期間。

換牙有一定的規律,簡單來講就是“一定時間,一定順序,左右對稱,先下後上”, 左右對稱先下後上是對於同名牙而言的。

第一顆乳牙的生理性脫落多數發生在6歲左右,但也有早在4歲多,或者遲至7-8歲的,不必擔心。

自然脫落的乳牙沒有根,脫落面呈蠶食狀,父母應該注意觀察,不要跟乳牙牙根折斷相混淆。

兒童最先長出的恆牙到底是哪顆,有兩種不同說法,一種是說,通常6歲左右長出的第一個恆磨牙是緊靠最後一個乳磨牙長出來的,叫做六齡齒,比下中切牙的萌出稍早或同時,這兩顆恆牙不是換出來的,也就是說沒有相對應的乳牙。

另一種說法是兒童先換的是下排正中間的兩顆門牙。牙醫說每個兒童可能會有不同。

兒童6-8歲時長上中切牙和下側切牙,8-9歲長上側切牙,10-12歲長第一、二雙尖牙,10-12歲長恆尖牙。

二、換牙期間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
1
乳牙滯留

如果寶寶的恆牙已經萌出,乳牙卻不肯“讓位”脫落,就叫做乳牙滯留。

乳牙滯留的原因通常有兩個,一個是恆牙先天缺失(通過照X光片發現寶寶沒有恆牙),導致乳牙到期不脫落。這種滯留的乳牙如果沒有鬆動,也沒有齲壞,而且其它恆牙的咬合關係良好的話,是可以保留使用的,因為臨床經驗表明它到成人期仍能擔負咀嚼功能。

乳牙滯留的第二個原因是恆牙萌出方向異常,或者萌出不夠力,導致乳牙根沒有受到恆牙萌出的壓迫因而未發生吸收或者吸收不全造成滯留。一般認為,如果寶寶缺鈣,或者由於平時咀嚼的食物過於精細而沒有充分發揮牙齒的生理性刺激,就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這種情況的後果是寶寶出現“雙排牙”,應儘早帶寶寶去看牙醫,通常是要拔掉乳牙的。

2
乳牙早失

乳牙早失是指乳牙在恆牙尚未形成的時候提早脫落,會影響寶寶的咀嚼,不利於寶寶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還會造成鄰近的牙齒向缺牙空隙移位,使缺牙間隙變小,導致換牙的時候相應的恆牙因為沒有足夠的空間萌出而錯位。

解決辦法是預防為主,教育寶寶愛護自己的牙齒,並通過安全教育減少外傷。如果已經發生乳牙早失,就要去看牙醫,看是否要戴缺隙保持器。

3
乳磨牙齲齒

寶寶換牙期間乳磨牙容易患齲齒病,因為乳牙與恆牙共存,作為體積大、咬合面窩溝多的磨牙常常滯留食物殘渣,寶寶刷牙又往往不夠徹底,不容易把磨牙清潔乾淨。

解決辦法是教寶寶提高刷牙技巧,或者在比較重要的時期由父母親自幫寶寶刷牙。

齲齒會引起根尖病,影響繼發恆牙的生長,需要高度重視,如果已經發生齲齒,就要看牙醫了。就算只是乳磨牙患齲齒,也要及時醫治,不能認為乳牙遲早要換而不去理會,那樣會影響恆牙的萌出和生長。

4
牙齒錯位咬合

寶寶換牙期間,除了牙齒替換以外,頜骨也在發育,慢慢地就建立了咬合關係。

乳恆牙交替時期,牙齒的排列常常不是那麼好看的,會有歪斜的情形,恆牙也很少一步到位長到該長的位置,醫學上稱為暫時性錯位咬合,家長們不必擔心,因為人體的牙齒有排列整齊的傾向,會在牙齒髮育的過程中自行調整而令錯位恢復正常。即使需要矯正,也通常是在乳恆牙交替完成以後才能進行的。但是如果出現牙齒無法自行調整的錯位咬合(這個要由牙醫來診斷),就要及時診治,以免影響寶寶的容貌。

5
多生牙

俗語“賊牙”,就是不受歡迎長多出來的牙,父母親要隨時留意,如發現可疑牙齒要及時看牙醫,確定是否多生牙,如果未能及時剷除多生牙,會影響正常恆牙的萌出。

6
門牙間隙

寶寶長出的上下中切牙(門牙)之間往往會有空隙,有的甚至呈八字形,通常情況下,等寶寶長了側切牙以後間隙就會自然消失,不必擔心。當然也有少數的例子,是由於兩顆門牙之間存在多生牙而導致門牙間隙,這個要通過照X光片檢查確定后拔除多生牙來解決。

7
虎牙

恆尖牙最晚萌出,萌出時可能會因為前牙區牙槽骨的地盤被其它牙齒佔據了,只能偏唇側長出,形成虎牙。

要注意的是,虎牙不能輕易拔除,因為尖牙是全口牙齒中牙根最長最粗壯的,它對食物的撕裂作用獨一無二,如果沒了它,孩子的咀嚼力下降,將來可能吃不了排骨甘蔗之類的東西。如果需要矯正,醫生也會選擇拔掉第一或第二雙尖牙來達到矯正的目的,家長千萬不要為了好看而擅自處理虎牙噢,專業的牙醫會做出最好的判斷,有時候小虎牙也蠻可愛的嘛。

三、換牙期間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1.要經常關注寶寶的乳牙和恆牙的生長情況,定期帶寶寶看牙醫,以便隨時發現問題,及早解決。

2.要每天督促寶寶刷牙,夜晚臨睡前的那次最好由大人幫忙刷,特別是雙排牙比較難清潔,最容易導致齲齒。還有六齡磨牙也不容易刷到,因為長在口腔的最裏面。要選用兒童專用的牙膏和牙刷, 牙刷頭要盡量小一點,要不然伸到最裏面的時候寶寶容易嘔吐。除了刷牙,寶寶每次吃完食物最好漱一下口,以保持口腔衛生。

3.寶寶換牙期間要多吃含纖維素高,有一定硬度的食物,比如水果,胡蘿蔔,豆類,玉米等等,以保持對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時脫落,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通過咀嚼運動牽動面部及眼肌運動,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牙床,頜骨和面骨的發育,既健康又美容。

我覺得這一點不光是適用於寶寶,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吃的食物日趨精細,其實對於牙齒的健康是不利的,智慧齒(也叫第三磨牙) 的退化就是一個例子,所以我們要時不時吃些堅硬耐磨的食物,讓牙齒和口腔及其附近的肌肉得到應有的鍛煉。

4.要加強寶寶的鈣質吸收,督促寶寶多吃含鈣質高的食物,比如牛奶,芝士,豆腐,罐頭魚等等,同時要攝取足夠的維他命C和D,因為這兩種維他命對於鈣質的吸收有幫助。

5.要盡量避免寶寶睡覺時用口呼吸(通常是由於扁桃體肥大或者鼻腔疾病引起鼻子呼吸不暢造成) ,因為氣流從口腔通過時,上顎受到向上的壓力而不能正常向下發育,導致上顎向上隆起,上牙弓的左右兩側隨之變窄,前部向前突出,結果萌出的門牙不僅向前傾斜,還會排列錯亂,形成豁牙。

6.要及時糾正寶寶的一些不良習慣,比如吐舌咬舌,咬手指頭或鉛筆,用舌頭舔牙齒等等,這些壞習慣都會影響寶寶牙齒的生長,導致牙齒變形。

7.要特別保護寶寶6歲左右長出的第一顆恆磨牙——六齡齒,因為它對整個口腔的牙齒有定位和定高的作用,對寶寶頜骨和面部的發育有很大影響,對於其它恆牙的萌出以及排列整齊與否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8.要經常對寶寶進行安全教育,盡量防止外傷導致牙齒缺失。


Comments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