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95dc\u65bc\u7259\u5468\u75c5\u7684\u8a8d\u77e5\u8aa4
    • Last updated July 13, 2021
    • 0 comments, 79 views, 0 likes

More from vickong pun

  • \u6025\u6c42\uff1a\u5982\u679c\u60f3\u53bb\u6df1\u5733\u7a2e\u7259\uff0c\u53bb\u908a\u5ea6\u597d\uff1f
    1 comment, 0 likes
  • \u7259\u9f52\u6f02\u767d\u5605\u6b65\u9a5f\u6709\u908aD\uff1f\uff08\u4e0b\uff09
    0 comments, 0 likes
  • \u96b1\u5f62\u7259\u5957\u77ef\u6b63\u539f\u7406\u7cfb\u4e5c\u554a\uff1f\u96b1\u5f62\u7259\u5957\u4ecb\u7d39\uff0c\u6084\u6084\u8b8a\u7f8e\u5514\u4fc2\u5922\uff01
    0 comments, 0 likes

More in Politics

  • Norton antivirus account login
    28 comments, 132,928 views
  • Liquidity Locking Made Easy
    9 comments, 81,758 views
  • Ang jili178 login ay nagdudulot sa iyo ng mga laro ng slot at karanasan sa laro ng soccer
    2 comments, 45,777 views

Related Blogs

  • \u5f71\u97ff\u5b69\u5b50\u7259\u9f52\u9aee\u80b2\u548c\u984f\u503c\u7684\u516b\u5927\u58de\u7fd2\u6163\uff0c\u5fc5\u9808\u5118\u65e9\u6212\u9664
    0 comments, 0 likes
  • \u7259\u9f52\u812b\u843d\u591a\u4e45\u53ef\u4ee5\u7a2e\u690d\u7259\uff1f\u6709\u54ea\u4e9b\u9700\u8981\u6ce8\u610f\u7684\u554f\u984c\uff1f
    0 comments, 0 likes
  • \u89f8\u76ee\u9a5a\u5fc3\uff01\u9999\u7159\u5c31\u662f\u9019\u6a23\u596a\u8d70\u4e86TA\u7684\u7259\u9f52\uff01\u9023\u7535\u5b50
    0 comments, 0 likes

Archives

Social Share

關於牙周病的認知誤

Posted By vickong pun     July 13, 2021    

Body

  

關於牙周病的認知誤

  關於牙周病的認知誤。人們對牙周病的防治存在很多認知誤區,郝醫生挑幾個最深入人心的觀點,來批判一下吧!

1)只有牙疼才需要看醫生,牙不疼就不要去看醫生。
那麼對於牙周病,幾乎一直都不出現牙疼的症狀。
牙齦出血只是牙周病最容易發現的症狀,症狀出現時就應當及時就醫!

2)牙齒松了再去看醫生,能不能給固定一下?除了急性炎症期導致的牙齒鬆動在急性炎症好了之後牙齒鬆動度會恢復一點兒外,慢性炎症導致的牙齒鬆動幾乎是不可逆的。
牙齒鬆動的原因不是牙齒本身壞了,而是牙齒周圍的牙槽骨都吸收變低了,消失的牙槽骨不會長回來,所以牙齒一旦出現鬆動,就回不來了,最終遲早會面臨拔除的悲劇。

3)每天都刷牙,還刷好幾次,為什麼還會得牙周病?那是因為刷牙並不等於刷乾淨牙。
雖然說刷牙次數多意味著口腔衛生相對更好,但是牙周最終情況取決於牙齒周圍的絕對乾淨程度。
如果每天刷牙很多次,但是每次刷牙都很馬虎,實際上牙齒刷得並不乾淨。
另外,再認真地刷牙,包括口腔醫生自己,都有很難清潔乾淨的死角,這些死角就是我們容易得牙周病的位點。

4)牙齦一碰就出血,那不刷牙齦,就不會出血了。
牙齦腫痛的時候牙刷不碰牙齦就不疼了。
這些都是不對的,出血和腫痛都是因為沒有刷乾淨造成的局部炎症,更加需要我們仔細清潔。
也就是說,牙齦越出血,越腫痛,我們要更仔細地清潔出血和腫痛的位點,這些出血和腫痛才會好得快。

5)長期口臭是胃不好,吃的不合適,消化不好,與牙周沒什麼關係。
口臭其實都是來源於細菌代謝產生的臭味,但是不同致病菌的臭味不完全相同。
其實,牙周病是口臭最重要的局部因素,也是最容易檢查發現或排除的疾病。
我們確定牙周沒有問題,排除了局部因素後,再去考慮胃腸消化等全身因素,這才是最高效率解決口臭的辦法。

6)洗牙和牙線會把牙縫變大。
其實是牙結石等原因導致了牙周病,並且已經有牙槽骨吸收了。
牙縫在洗牙之前已經出現了,只不過是被發炎腫脹的牙齦和周圍大量的牙結石堵住,讓您感受不到這些牙縫的存在。
洗牙也好,牙線也好,都是有助於清潔乾淨牙齒,讓牙齦炎症消退的方式。
這時候之前的牙槽骨吸收導致的牙縫就顯現出來了。

所以洗牙不會讓你的牙縫變大,只是讓已有的牙縫顯現出來。
牙周病患病率非常高,並且危害很大,不予重視可能最終導致牙齒鬆動脫落。

牙周病重在預防,因此無論怎樣認真刷牙都不為過,要用各種各樣的工具來好好維護牙齒清潔。
得了牙周病要積極治療,防止惡化,並且定期維護。
在口腔保健領域,如果沒有醫生的定期檢查,始終還是差一步。

瞭解牙周病並不是讓你遠離醫生,而是希望除了認真地自我維護外,花少量的時間和金錢去預防、檢查,把問題都扼殺在搖籃裏。
不要到想起看牙的時候卻為時已晚,只能拔牙了,那樣的費用和痛苦都遠比預防大得多。
從現在起希望大家善待自己和親人,養成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良好習慣,這會讓全家都受益終身。
經過本章的講解,你知道不能再對牙齦出血不聞不問、不管不顧了吧? 口腔黏膜病 ——齜牙咧嘴為哪般? 除了牙齒和牙齦,口腔中還有一種組織大量存在,那就是口腔黏膜。
發生在口腔黏膜的那些疾病,叫作口腔黏膜病。

聽起來,這個疾病好像都沒聽說過,我說一個病大家都會恍然大悟——口腔潰瘍,原來黏膜病就在自己的身邊。
實際上,除了口腔潰瘍,還有很多發生在口腔黏膜的疾病,由於它們病因不同,表現多樣,疾病的診斷對於醫生來說有時會非常困難,更別提治療了。
如果你的口腔黏膜不舒服,千萬不要自以為是亂吃藥,吃的藥如果不合適,不僅對緩解病情沒有幫助,反而會加重病情。


  ?